民政部:优先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排接诊和病床******
光明网讯(记者 丁玉冰)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保健康、防重症”是“乙类乙管”阶段整个疫情防控的重心,对于养老机构也是如此。
据介绍,现在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这些老年人多数是高龄、失能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一旦养老机构发生感染就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且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比较高。
李邦华介绍说,按照“乙类乙管”阶段“保健康、防重症”的总体部署,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坚持“关口前移”,民政部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为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重症的发生,作出以下工作部署和安排:
一是指导养老机构每天做好至少两次的健康监测和每周两次的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果养老机构自行联系核酸检测机构有困难,地方联防联控机制要给予协调,做到老年人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能够“早发现”,以及养老机构阳性人员的“早发现”。
二是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做到养老机构内的黄色、红色标识重点老年人给予重点关注和老年人重症前期的“早识别”。
三是发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定点协议的医疗机构的作用,储备相应的药物,通过远程或者上门巡诊诊疗服务,做到感染老年人诊疗的“早干预”。
四是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养老机构如果提前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床位比较紧张时,要求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协作,统筹辖区内的其他医疗资源,优先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排接诊和病床,做到“早转诊”。
抱团海外参展 浙江海宁50余家家纺企业搭乘国际展会“快车”******url:https://m.gmw.cn/2023-01/07/content_1303247263.htm,id:1303247263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1月7日电(记者魏董华)6日,浙江省海宁市举办2023年“出海抢单”拓市场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抱团参展项目启动仪式,海宁市将有50余家家纺企业搭乘展会“快车”,开启外贸发展“加速度”。
作为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家纺类展会,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将于1月10日-13日举办。海宁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浙江省“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活动,此次参展既是浙江省2023年开年首个“抱团出海参展拓市场”活动,也是本届德国法兰克福家纺展全国规模最大抱团参展展团。
在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纺织品及纺织技术展副总裁施密特看来,在过去举办的展会中,中国参展商带来的高质量纺织品一直是展会上的一大亮点。今年,展会邀请了400多家中国公司,其中约50家企业来自海宁市。“我们看好本次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相信这将为海宁等中国参展商带来更多的国际商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启动仪式上,海宁市商务局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线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助力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出国展览计划等方面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记者了解到,2022年,海宁市组织20余家企业“包机赴日”参展拓市场,展会期间开展商务洽谈近200次,意向成交金额超1100万美元;举办“2022浙江海宁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RCEP系列专场)”,组织54家海宁外贸企业与64家来自日本、韩国、越南等RCEP市场地区的境外采购商进行精准匹配对接,完成189场次线上洽谈,达成意向金额近500万美元。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海宁外贸出口逆势增长,全年出口总额突破700亿元,增长21%。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