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广东省广州市,一列由香港西九龙站始发的高铁列车抵达广州南站。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顺利实施,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显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开局良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东将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加快深江高铁、广佛环城际等项目建设,做好深圳枢纽西丽站、广州东站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打造深港合作新引擎。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封顶的首个主塔。图为封顶仪式现场。 广东省交通集团供图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建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称,广东将支持横琴培育壮大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提升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抓好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国际人才港和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港深西部铁路、前海口岸;高水平编制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和南沙条例,支持南沙探索设立法定机构,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推动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加快推进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建设,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
资料图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在广州正式开港。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此外,广东要携手港澳链接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探索“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广东”“居住在广东、工作在湾区”等多样化引才用才模式。(完)
上海强化重点人群监测 提高就医效率防重症****** 央视网消息:在上海,强化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加强用药和健康指导,提高就医效率,应对就诊高峰。 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最近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与辖区内的老人、孕产妇、肿瘤放化疗患者等重点人群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加健康监测频次,社区掌握了大部分重点人群的健康信息。而对一些需要药品或者现场探视的独居老人,社区工作人员还会上门走访。在江宁路街道,根据电话联系和走访探视,以及家庭医生反馈的信息,每天都会形成一份“居民区每日一报”表格。 目前,上海在社区医疗机构设发热诊室2594间。为了提升社区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12月29日以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吸氧位1711个、输液位2562个、病床665张等。各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合作,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共同拿出救治方案,并对重症患者及时转轸。 当下,上海正在推进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类分级诊疗,以区域医联体网格化建设为基础,每个服务网格基本由一家市级综合、一家区级综合和数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建立三级对口联动机制,畅通双向转诊,通过在基层首诊、有序转诊,为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通道”。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